一、使用气相色谱办法剖析毛病要素
3月27日上午7时34分,电厂油化人员抽取瓦斯继电器中的气体样本,经过调查和现场实验,承认瓦斯继电器中的气体为无色、可燃性气体。随后抽取瓦斯继电器及电抗器本体油样,进行气相色谱剖析。
表1给出了Ⅰ回线串联电抗器B相毛病前两次本体油定检实验成果以及毛病后瓦斯继电器内气样、油样以及本体油样色谱剖析的实验成果。由表1能够看出:毛病后三次实验成果的总 烃、乙 炔(C2H2)、氢气(H2)均已严重超支。[1]
下面就Ⅰ回线电抗器B相的相对产气速率进行核算:
前年12月29至毛病前一日(3月26日)之间的相对产气速率:前年12月29日至毛病发作当日之间的相对产气速率:式中:rr——相对产气速率,%/月;Ci2——第2次取样测得油中气体组分含量,μL/L;Ci1——首次取样测得油中气体组分(i)含量,μL/L;——二次取样剖析时刻距离的实践运行时刻,(月);G——设备总油量,t;d——油的密度,(t/d3)。
由核算成果可知,毛病发作前油中气体相对产气速率并未超越留意值10%。[1]毛病发作后油中气体相对产气速率远远超越留意值。
对毛病发作后气样和油样的三次测验成果按三比值的编码规矩进行核算,所得C2H2/C2H4、CH4/H2、C2H4/C2H6比值规模编码[2]都为2、0、2。再联系三次实验成果油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相对产气速率,由此,可初步判断电抗器毛病性质为内部突发性高能量的油中火花放电毛病。
此类型毛病产气速度快、产气量大、毛病来势较猛,致使毛病气体还没有彻底溶解到油中就已上升进入瓦斯继电器中,所以瓦斯继电器的气样组分含量比瓦斯继电器的油中组分含量高,而电抗器油中组分含量则更低。一起从表1中能够看出乙烯、甲烷含量均较高,故可初步判断放电点温度较高。并且还能够看出CO和CO2含量均无较大改变,且属正常规模内,故可初步判断这次毛病发作的时刻较短,固体绝缘资料应没有遭到损坏。
二、使用高压实验剖析毛病要素
事端发作后,电厂高压实验人员对毛病电抗器进行了直流电阻、绝缘电阻、直流走漏电流、介质损耗要素的丈量。直流电阻实验成果为4.933Ω,与两月前预防性实验4.975Ω(数值均换算到75℃)无较大改变,介质损耗要素实验成果为tgδ%=0.678、Cx =4590 PF(10kV,油温为20℃),与两月前预防性实验tgδ%=0.541、Cx =4157 PF(10kV,油温为20℃)根本共同,其他实验成果也显着改变。高压实验成果均属正常值。
为承认实验成果的可靠性,电厂随后约请电力实验研讨单位有关人员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复测,实验成果根本共同。由此,可初步判断毛病电抗器绕组并无显着毛病。
三、毛病电抗器掉罩查看
3月29日、4月2日及5日,电厂电气人员对毛病电抗器先后三次进行了吊罩查看,首要成果如下:事端后半小时、掉罩前别离两次从电抗器油箱上部、中部、下部取出油样,进行水分、击穿电压实验,实验成果均正常,外观也通明无杂质。发现油箱底部剩油有少数绝缘资料(首要是绝缘纸)碎片和绝缘纸板的垫片以及很少有些的肉眼可辨识悬浮物。还发现一颗8厘螺栓,螺栓无烧伤、过热景象。
第四层绕组(面向中性点套管略偏左部位)发现有四粒铜珠,色泽光亮,对此部位进行具体查看未发现显着毛病点。在本体下端绝缘挡板上还发现一颗直径约3mm的铜珠及多颗细微的铜珠,还有少数细微的焊渣。
夹件、铁芯无松动,位移、接地状况杰出,对穿心螺杆、铁心、夹件用兆欧表丈量绝缘,绝缘电阻均在2500MΩ以上,绝缘杰出;500kV高压套管和220kV侧套管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直流电阻与A、C相比较无显着不同。各绕组之间及对地绝缘杰出。对绕组、围屏、高低压套管、铁芯和夹件以及引线对地等部位进行了具体查看,均未发现任何显着过热、熔断、放电等毛病点。
关于查看中发现的螺栓以及绕组上及本体下端绝缘挡板上发现的铜珠,由于铜珠外表光泽度高,方位相对会集,而现场查看并未发现显着毛病点,并联系高压实验有关数据以及厂家咨询可判定为制作、装置时留传,与毛病无直接相关。
从现场掉罩查看状况看,毛病电抗器可见有些未发现显着毛病部位,但不彻底扫除不行见有些存在反常。由此初步判断毛病要素为绝缘油中存在悬浮物,致使引线对地或固体资料之间油的绝缘强度下降,导致突发性的电弧击穿。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气相色谱剖析成果及高压实验剖析成果,可判定为Ⅰ回线串联电抗器B相毛病属内部突发性高能量的油中火花放电,毛病要素可判定为绝缘油中存在悬浮物,致使引线对地或固体资料之间油的绝缘强度下降,导致突发性的电弧击穿。